观点

美国误解自由贸易 在APEC陷孤立倒退

亚太经济合作会议(APEC)在越南岘港闭幕,由于「川普效应」发威,难以产生共识。闭幕前的领袖宣言,和2016年强调要「致力于维持市场开放,对抗所有形式的保护主义」相比,三大重点:关切不公平贸易、取消扭曲市场的补贴行为、改善WTO谈判,以监察和解决纠纷功能都显得相当突兀,这当然是美国逆势操作,和其他成员国折冲之下妥协的产物,显示川普主政下,美国悖离去年的原则,却反而让美国陷入孤立,中国擎起贸易自由化大旗,相对赢得与会国家支持。

事实上,不仅「领袖宣言」经过攻防,先前公布的「部长宣言」也在激烈争执下,延后三天发表。美国原先坚持放进「公平贸易」,其他成员则坚持置入「对抗保护主义」,中国还希望纳入「一带一路」,僵持多日才各退一步、获得共识。可以想见,在美国代表坚持「川普主义」下,今后任何有美国参与的区域贸易协议或多边合作,都已变得极为困难。

美国认为,多边机制对美国都不利,只有在双边咨商下,美国才有议价能力逼迫对手就范,获得美国的单边利益。这种企图,其他国家当然也看在眼里,不会轻易以双边替代多边,钻进美国设定的「死胡同」里,让美国予取予求。因此,未来的区域或多边合作,将面临极为困难的挑战。

川普或他所代表的美国人民,对自由贸易价值存在着极大误解。他们认为,若自由贸易让美国贸易逆差扩大,就是「不公平贸易」,必须加以匡正或废止。这种贸易必须平衡或产生顺差,不能有逆差的思考,其实和300年前的「重商主义」类似,认为贸易盈余可以创造出贵重金属或外汇累积,意味着较强的国力、较多的就业,贸易对手在贸易中获得顺差,是在偷窃自己国家的工作机会,也夺走自己的购买力。这都是对贸易余额的误解,也是不清楚贸易理论下产生的偏误逻辑,当然也是美国学界对一般国民教育不足所致。

事实上,在没有政府政策干扰下的自由贸易,在市场竞争中会促使贸易对手们依循经济学理,以专业方式生产己方具有「比较优势」的商品或服务,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大饼后,透过贸易来交换有余和不足,彼此的福利都会因此而增进。尽管贸易的利益不一定会完全「公平」地在彼此间分配,但可确定的是,双方都会获利。

因此,美国无论在贸易上获得顺差或逆差,但一定会因为贸易而获得利益。这其实明显地反映在美国贸易保护低于日本和欧洲,但美国物价比起日本和欧洲相对低廉,美国人民因此享受到比日本和欧洲民众更高的生活水平。

但今天的美国,为何在贸易上产生巨大贸易逆差呢?其实,这也是市场运作下的结果。在供给上,许多跨国企业因为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低廉劳工、低成本的材料,而移至国外生产基地生产,以求降低成本,生产后的产品再出口到美国,当然必会产生贸易逆差,但却降低美国的生产成本和最后售价,回馈给美国所有消费者。

另外,在需求上,美国消费者在商业极度发展下,喜好花费而不愿储蓄,进口大量外国产品,当然也造成巨额贸易逆差。所以要解决美国贸易逆差,川普呼吁美国企业回国投资生产,是正确途径。但另一途径,应该是呼吁美国人民改变生活消费习惯,学习储蓄,减少进口货品或「爱用美国货」,而非强制要求贸易伙伴「平衡贸易」,并美其名为「公平贸易」。

举个较极端案例,若美国能源不足而进口大量中东石油,因此产生对中东的贸易逆差,如何去批判中东国家对美国进行不公平贸易?这种逆差是美国生产必需的,且无人强迫美国购买中东石油。同理,美国和亚洲国家贸易失衡,彼此都是国际贸易的受惠者,逆差没有对美国产生显著负面影响。但地产开发商出身、贸易理论没有学好的川普,加上没基本概念的美国民众,衍生了无谓恐惧,怪罪到「自由贸易」制度上。

川普执政下的美国「逆天而行」的结果,很快会发现自己成为APEC中无人理会的「单干户」,且无法长期在这种单边行为下获利,最终会被迫回到「自由贸易」的路径上来。只是国际竞争激烈异常,「再回首」可能已是「百年身」,美国如果垂垂老矣、青春难再,如何再强大。

《世界日报》社论 2017年11月14日